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人民法院推動健全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大埔縣人民法院將司法服務延伸至基層治理最末端,建立“14+8+6+2”多元解紛機制,深入群眾、傾聽民聲、精準服務,從坐堂判案到田間解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矛盾糾紛化在訴前
今年10月25日,梅州市大埔縣第6個“無訟村”掛牌,在此之前,大埔法院與5個村共建的“無訟村”,已連續3年保持零訴訟記錄。
在一座正在修繕的老屋前,黃坤偉正聯合當地調解組織調解一起通行權糾紛。
黃坤偉是光德鎮訴訟服務站的駐點法官,每月他都會和鎮司法所所長劉煜強一起,研究解決近期了解到的村鎮糾紛。
“都是同個家族,修繕祖屋是好事,大家要心平氣和,好好溝通?!秉S坤偉用拉家常的方式,引導雙方說出訴求,并適時把法理、親情融入談話中。經過調解,出錢修繕的一方同意將鑰匙留多一把,方便進出,另一方也對修繕行為沒了意見。
“以前遇到什么矛盾,我們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現在有法官的參與,調解的成功率高了,群眾也更信服!”劉煜強感慨道。
訴前解紛,了解情況是基礎,形成合力是關鍵。近年來,大埔法院與縣司法局、縣工商聯、縣婦聯等單位合作共建14個鄉鎮訴訟服務站、8個訴訟服務點、6個“無訟村”、2個多元化解中心,協調16個調解組織、25名調解員入駐人民法院總對總在線調解平臺。
今年1月至11月,大埔法院參與調解案件983件,訴前調解成功664件,同比上升了61.17%;新收案件2775件,同比下降了5.32%。
普法宣傳沁潤人心
出大埔縣城一路向北,車行49公里,便進入豐溪林場溪上村。公路兩旁青山連綿,不時能見到幾戶人家正在田間勞作。
得知法官要上門做普法,豐溪林場黨委副書記饒拱輔十分高興,“法官同志送法到我們林場咧!”
為了做好這場普法宣傳,林場訴訟服務點駐點法官張永光認真做了一番調研:林場常住居民以留守老人為主,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重點。
“阿伯,現在騙子可精了,要是聽到說您親人住院急用錢,您可先別急……”
“阿姨,有人叫你投資養老項目,千萬不要信,凡事和家人子女多商量……”
張永光等人選取了老年人身邊常見的多個養老詐騙案例,通過講故事、拉家常的方式,耐心為老人講解。
群眾需求在哪,普法就到哪。巡回審判、主題日普法、送法進校園……今年以來,大埔法院的法官們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活動68場次,約1.22萬余人次從中受益。
“現在明顯能感受到群眾的法律意識提高了,做事之前能先考慮風險后果,或者向駐點法官咨詢,用法律來解決問題!”饒拱輔笑言,他的壓力小了很多。
而包括張永光在內的駐點法官們,也有他們的期待,“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無訟村’的牌子能掛滿大埔每個村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