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法院第八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暨互聯網司法工作推進會以視頻方式舉行。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正根參加會議并作交流發言。
楊正根從“五個維度”深度解讀廣州法院推動廣州互聯網司法從技術運用到機制變革,從訴訟程序完善到實體規則治理的發展過程。
科技之維 以智慧賦能讓公平正義“提速”
建設全國首個5G智慧法院實驗室。成功孵化5G云盒等30余項司法產品,共獲得6項國家專利。打造了以審務通、法官通、律師通和12368平臺為核心支撐的“三通一平”全覆蓋智慧系統。網上訴訟服務中心可提供25類指引,辦理208項業務,對立案到歸檔的128個流程節點實現了智能管控。
案例之維 以專業審判為數字經濟“護航”
妥善審理全省首例涉人臉識別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企查查算法錯誤案”中,明確“技術中立”不能成為主體免責事由。
在“虎牙訴斗魚電競賽事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中,認定電競賽事直播具有獨創性,入選2021年度網絡治理十大司法案件。在“韓國株式會社訴三七互娛公司換皮游戲案”中,首次將“游戲具體玩法設計”作為游戲侵權的基本比對內容。
在“XIN幣投資交易案”中,維護金融監管秩序。在“助貸機構轉嫁服務費案”中,明確助貸機構不應將金融科技成本以“服務費”名義轉嫁借款人。
“首份人格權禁令案”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網絡競價排名侵害名稱權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人格權司法保護典型民事案例。
治理之維 以多元協同聚社會共治“合力”
在“全國首例二手車車況信息案”中,有效平衡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流動關系。上線首個跨港澳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聘請港澳特邀調解員39名跨境協同調解,實現粵港澳多地跨域聯動解紛。在阿里巴巴等8家互聯網平臺布設“楓橋E站”網上解紛站點,攜手清華大學等12所高校搭建“云調U鏈”工作機制,調動社會各界力量融入網絡空間治理。
人才之維 以技法兼修為隊伍建設“蓄能”
出臺互聯網司法人才分層分類培養管理計劃。舉辦“E創杯”司法科技競賽,推動構建“一線法官+技術精英”模式。定期舉辦互聯網司法高級研修班等進行專題學習。用活用好“廣互精品案例工坊”。
傳播之維 以品牌引領建改革示范“窗口”
“AOL授權見證通”平臺入選社科院2021《法治藍皮書》。廣州互聯網法院出臺《在線審理規程》,被《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吸納并全國推廣。首創在線交互式審理、在線聯審、在線示范庭審、在線示范調解四大新型審判方式,“審理一件化解一片”創新成果獲全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推進會推介。
下一步,廣州法院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立足廣州法院實際,切實將智慧法院建設和互聯網司法工作融入廣州法院改革發展中,以科技手段解決實踐難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為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貢獻“廣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