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人民檢察院4日發布的《廣州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白皮書(2018.1-2022.12)》顯示,2018年以來,廣州檢察機關共審查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547件、立案5064件、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辦理訴前程序案件4268件、提起公益訴訟239件,提起公益訴訟案件和支持起訴案件獲法院判決支持率均為100%。廣州檢察機關35個案例獲評全國或全省典型案例,整體工作穩居全省乃至全國第一方陣。
五年來,廣州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依法能動履職,辦案力度充分彰顯,先后組織實施“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等23個專項監督,及時回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五年來,全市案件量年均保持在1000件左右,其中,2018年至2022年行政公益訴訟分別立案1040件、805件、723件、1025件、728件,民事公益訴訟分別立案25件、85件、224件、217件、192件。
五年來,廣州檢察機關監督領域逐步拓展,精耕細作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四個傳統法定領域,深入推進英烈權益保護、安全生產等辦案新領域,共立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2719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案件1302件,國有財產保護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案件78件,新領域案件965件。
廣州檢察機關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持續跟進監督”等辦案理念,嚴把案件立案、訴前、起訴、結案關,辦案效果日益彰顯。五年來,行政機關訴前整改率為99.85%。通過辦案,督促保護耕地、林地、濕地等3029.5畝,治理被污染水域151.08畝,清理河道148.79公里,清理固廢210.57萬噸,追償修復生態、治理環境費用3.39億元;督促查處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的食品藥品301.93噸,向侵權行為人提出懲罰性賠償金2.24億元;保護和追回國家財產及其他權益價值3.2億余元;推動建立完善行政監管制度機制89項。
據了解,廣州市人民檢察院先后在全國、全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公益訴訟指揮中心、公益訴訟大數據智能服務平臺、補種復綠基地、聯合檢測實驗室等10余項工作為全省乃至全國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