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層的單位,是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線。2021年以來,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探索轄區人民法庭“一庭一品”建設,形成了黨建引領型、基層創新型、調解優先型等人民法庭建設“河源樣本”,有力推動了更高水平的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設。
將文化基因注入法治 特色法庭各具亮點
河源法院圍繞區域定位、服務人群,結合糾紛類型、案件特點開展“一庭一品”創建,一個個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民法庭應運而生——
東源縣人民法院燈塔人民法庭堅持把黨支部建在庭上,設立黨員先鋒崗,打造“黨建文化”特色法庭。定期開展黨課互講、送法下鄉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推行“黨建+法治”工作模式,強化轄區內多發常見類型化糾紛的源頭治理,打造“綜治—維穩—化解”一體化處理平臺。
紫金縣人民法院藍塘人民法庭聚焦產業新城建設,深耕“法文化”,延伸“法治服務”,推出了司法服務工業園發展20條措施,配備園區法治聯絡員,落實法企一對一機制,為工業園提供訂單式調解37件次,提供咨詢139次,促進了企業內部合規經營。
紫金縣人民法院龍窩人民法庭注重傳承和弘揚“客家文化”,寓茶于法,總結出一套“客家擂茶調解法”, 以擂茶文化中“禮”“合”“和”“清”為引領,將“擂茶”“話茶”“品茶”融入到訴訟調解中,通過擂茶、品茶、拉家常等方式,給當事人創造一個化干戈為玉帛的環境,引導當事人在茶臺上解開心結、從源頭上化解糾紛。
鐘建斌(化名)與鐘強(化名)原本是鄰居,因雙方小孩打架產生矛盾,鐘建斌遂拒絕讓鐘強從其門坪通過,相鄰矛盾就此引發。
龍窩人民法庭黃遠青法官與鎮綜治中心、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去到鐘強家時,鐘強正在做一種南嶺特色美食“擂茶”。黃遠青就一邊慢慢陪鐘強做擂茶,一邊聽其講述糾紛產生發展的過程。詳細了解情況后,黃遠青讓鐘強主動把鐘建斌叫過來喝擂茶,讓雙方在品茶的過程中敞開心扉,在“拉家?!钡牧奶熘羞_成和解,修復了鄰居關系。
各具特色的“小法庭”,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展現大作為。
服務體系再拓展 法治服務更多元
2022年,河源法院立足山區實際,持續優化人民法庭布局,拓寬司法服務網絡,推動增設高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庭、將古竹人民法庭更名為江東人民法庭。以全市14個人民法庭為基點,依托61個法官聯絡點、59個訴訟服務站,對接84個基層治理組織,建立7個網上巡回法庭和6個巡回審判點,引入了255名特邀調解員,選派29名干警下沉到人民法庭基層一線,建成“庭、站、點、員”便民網,將訴訟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阿姨,今天法院在這里為大家免費提供法律咨詢,還有資料可以拿回去看看?!比f綠湖一艘游船上,只見東源縣人民法院的法官們正為乘客派發普法宣傳資料。
東源縣法院設立萬綠湖旅游巡回法庭,并針對萬綠湖旅游業及周邊鄉鎮實際,積極開展“法潤萬綠”專項普法活動?;顒又?,法官為萬綠湖周邊鄉鎮執法干部在萬綠湖執法過程中遇到的非法捕撈、房屋糾紛、環保生態等問題一一進行解答,介紹環境公益訴訟和損害賠償訴訟作用,力爭實現生態環境全要素一體化保護。同時,行政審判庭法官還為執法干部授課,全面講解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
除萬綠湖旅游巡回法庭外,河源法院還在人民法庭加掛少年法庭,全面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和犯罪預防工作;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庭,加大對種源安全和種業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服務燈塔盆地爭創國家級農高區。
創新工作方法 貼近群眾化解糾紛
今年2月,紫金的李亮(化名)和張文文(化名)因生活瑣事無法溝通而漸生嫌隙,向紫金縣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李亮是聾啞人,考慮到案件調解的困難性與特殊性,紫金縣人民法院柏埔人民法庭結合實際,創新運用“法院+五老一賢”(老族長、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老退伍軍人和外出鄉賢)調解法,邀請當地村里的老干部出面調解。
老干部首先讓雙方平復心情,隨之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說情講理,與此同時,法官及時聯系雙方當事人及親屬到場參與協調,讓雙方父母作為其“代言人”,將相關調解內容通過手語翻譯。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同意離婚。
今年以來,紫金縣人民法院不斷創新調解工作方法,構建“法院+”調解模式,通過“法院+人大代表”“法院+村干部”“法院+法律援助”“法院+五老一賢”等形式,把相鄰糾紛、家庭糾紛、農村土地糾紛等案件委派給民間力量,讓身邊人解決身邊事,實現解紛效果既讓法官滿意,又令群眾歡喜。
法官助理張仰純感嘆道:“從前化解矛盾主要靠咱們釋法說理,普通基層群眾聽不懂、理解不透。村里的老族長、老干部比我們更貼近群眾,更了解民情,與他們一起完成調解工作,鄉親們也比之前更信服了?!?/p>
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庭前,能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緩解法庭“案多人少”的現狀,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